世界杯比赛下注手机版
搜索
首页
集团概况
公司简介
管理团队
组织架构
荣誉展示
业务领域
保税综合服务
国际仓储物流
国际国内贸易
城市资产经营
铝业加工
城市安保服务
世界杯比赛下注手机版
组织建设
纪检监督
党建动态
党支部标准化建设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企业文化
价值观念
职工关怀
艺术天地
人力资源
招贤纳士
世界杯比赛下注手机版
下载中心
印发制度
协同办公
“八大转变”开新局 奋力创造兰州新区新辉煌
发布时间:2022-08-22 10:22:35 来源:本站原创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
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兰州新区在筚路蓝缕中砥砺奋进,实现了城市从拓荒筑基到崛起腾飞、产业从蓝图规划到集链成群、创新从探索培育到支撑驱动、改革从学习跟跑到系统集成、开放从内陆腹地到前沿高地、生态从黄土荒丘到花海绿洲、民生从兜底保障到优质共享、党建从夯基固本到科学引领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一个从零开始、破茧蝶变、令人瞩目的发展奇迹。
城市:
从拓荒筑基到崛起腾飞
从农业村镇到产城融合新城,从土坯院落到高楼林立,从羊肠小道到柏油马路……十年巨变,弹指一挥间。
经过十年的开发建设,兰州新区核心区30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面配套,主城区5G网络全面覆盖,“三环八射”公路路网、“一环两横两纵”铁路网、国际航空客货运双枢纽立体化交通体系加速构建;全面拓增城镇、农业、生态三大空间,形成“三城五区多园”空间布局,为兰州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充足发展空间。今天的兰州新区,城市功能日臻完善,生产、生活、生态科学布局、相融共生,园区、城镇、乡村各尽其美、美美与共。
天上飞、地上跑、轨上行……十年交通建设,纵横经纬的公路,畅通繁忙的铁路,生机勃勃的航空四通八达,兰州新区全面构建起公路、铁路、高铁、航空“四个枢纽”内联外畅交通网络,有效拓展新区发展空间,精准匹配城市建设发展要素。
产业:
从蓝图规划到集链成群
从“一张白纸”上勾画蓝图,兰州新区在秦王川大地上画出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和现代化建设的缩影。而今,一座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集聚、服务配套、生态宜居、治理高效的现代化产业新城拔地而起。
十年来,兰州新区紧扣国家战略定位,立足特色优势,充分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坚定不移以系统改革破坚冰,以产业集聚壮实体,大力培育以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材料为主导,数据信息、商贸物流、生物医药多元支撑,现代农业、文化旅游、新能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大中小共存、高优特互补”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产业链由短变长,产业由散向群聚集。
放眼新区大地,处处迸发着工业经济发展的活力,到处涌动着产业发展的热潮。加快打造承接高端产业发展的新平台、新载体,建设了世界最大的高性能铜箔产业园,国内一流的精细化工、负极材料、现代农业、大数据等产业园。产业—生态—链条,这样一个遵循规律尊重科学的“闭合环”,沿着新区改革创新发展的轨迹,已经绘出最新最美的产业画卷。
未来,兰州新区将聚焦构建“四梁八柱”工业产业体系,优化整合区域产业园区,引进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强、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在临空、储能、数字、平台等方面加速突破,带动区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全省现代产业集聚区和强工业行动样板区。
创新:
从探索培育到支撑驱动
奋楫者先,创新者胜。
兰州新区坚持以产业带创新、以创新促发展、以发展提能级、以强科技支撑强工业。科学布局创新平台,做好科技人才服务,深化产学研合作,组织一批具有引领性的重大科技项目,引导支持科技型企业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瓶颈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科技创造能力、创新支撑能力、人才创新能力、成果转化效力和创新创业活力,探索出了以企业创新为主体、平台建设为载体、产学研合作为支撑、机制建设为保障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
引进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兰州新区建设以离子加速器及质量检验检测工程实验室、甘肃省同位素实验室为支撑的大科学装置;与中科曙光合作投资0.8亿元建成硅立方超算中心,双精度计算能力达300万亿次1秒,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兰州新区用足用好先行先试政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厚植科技企业成长发展土壤,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加速迈上新台阶,已经成为强科技的策源地和领跑者、强工业的排头兵、强省会的主力军、强县域的先行区。
改革:
从学习跟跑到系统集成
兰州新区以“管理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服务水平最优”为目标,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深入实施管理体制、干部人事、行政审批、招商扶商、投融资、科技创新、国资国企、农业农村、国土空间规划“九大改革”,构建了全方位改革体系,有效激活了发展动能。
2017年6月,兰州新区全面启动全员聘用制、全员绩效考核、全员绩效薪酬,彻底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扫除干部身份障碍,面向全国各条战线精准选招干部,不拘一格选贤任能,推动干部队伍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更加突出干部工作实绩、更加突出效率优先,推动干部收入由“铁工资”向“活薪酬”转变,建立适应新区战略定位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干部人事制度和人才引进机制。同级同岗绩效工资最大差距达35%以上,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干事创业环境。
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的意识,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和普惠金融示范区落地新区。行政审批、商事制度、要素市场化配置等一批改革经验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国家标准的四分之一,打造了“事项最少、流程最简、时限最短、服务最优”的营商环境新样板,成为“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2020十大最具投资吸引力新区”。
开放:
从内陆腹地到前沿高地
甘肃最大的机遇在于“一带一路”。近年来,兰州新区持续深耕国际粮油贸易渠道,着力推进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国际经济贸易合作,进一步融入国际通道经济建设,加快产业融合,不断推动口岸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兰州新区立足区位和交通优势,在建平台、促开放上做足文章,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铁路口岸与综合保税区相互支撑、协调发展,“区港联动”成效显著,平台优势加速显现。
两条丝路比翼齐飞,对外开放平台日益完备。自封关运营以来,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已由单一的电子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成为粮油加工、木材加工、电子产品加工、保税仓储分拨机械设备出口、农副产品出口和跨境电商、进口整车保税存储、委托加工等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2021年,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实现贸易额77.2亿元,同比增长141%,加工贸易同比增长70%,实现跨境电商“1210”业务近28万单,同比增长3倍,综保区在全国绩效评估中排名提升8位。中欧、中亚等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营,重点开展集装箱物流、大宗整车、有色金属、化工材料和跨境电商等特色业务。获批国家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西北首个上期所铝期货交割库。“空中丝绸之路”无限畅达世界各地,已开通240余条国内国际地区城市的运输航线和16条国际货运航线,持续拓展腹舱载货业务,成功获批“兰州—拉合尔”“兰州—加德满都”第五航权,持续深化与南亚、东盟各国经贸往来,基本形成了“东盟—兰州—南亚”的航空货运网络体系。
如今,“新区造”钻机、化工产品、中成药、电子产品、“甘味”、“陇味”等200余种优质产品畅销美国、欧洲、中西亚等60个国家和地区。
生态:
从黄土荒丘到花海绿洲
十年来,兰州新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按照“北御风沙、中兴产城、南育生态”的总体思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系统性解决干旱、风沙、盐碱、水土流失等问题,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和区域气候,全力打造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
历史上的秦王川,千百年来都是一片干旱贫瘠、草木零落的地方。为了让贫瘠的黄土地披上绿装,让脆弱的生态环境得以修复,兰州新区结合撂荒地整治和未利用地生态治理,根据土壤特点,采取土壤扰动、土壤改良等措施,将零碎的低质土地、水土保持能力差的低效林地改造为集中连片、苗木成活率高、自然存水好的高标准农田和生态经济林,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0万亩。着力构筑“农业生态化、生态园林化、园林产业化”的生态发展模式,改变了过去“下雨就起洪、刮风就起尘”的黄土丘陵沟壑区贫瘠地貌,为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治理、绿色发展积极探索新路径。
兰州新区始终遵循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要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先后建成百花公园、文曲湖公园、临港花海等11个城市绿地公园,完成约160万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建成区绿地率已由2011年的不足5%增加到目前的36%,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成功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获评“绿色发展优秀城市”,形成了湿地、绿廊、花海相连贯通的现代化生态新城。
如今,公园水系和生态街景相映生辉。在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栖霞湖公园、中川国际机场临港花海等地随处可见休闲惬意的群众。夜幕降临时,红霞落波,清风徐来,各色景观灯瑰丽多姿。这些区域已成为新区市民夜晚休闲观光的好去处和网红打卡地。
回眸过去,从造林灭荒到科学绿化,兰州新区构建起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集防风林带、生态水系、绿廊花海、湿地公园于一体的生态体系,交出了一份“天蓝水碧笑靥醉人,城绿村美乡愁浓醇”的答卷,为全省做强“一核”拓展了发展空间,为黄河中上游生态治理创出了新区经验。
民生:
从兜底保障到优质共享
十年来,兰州新区始终着眼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增进民生福祉”,将宜居宜业、民生保障摆在城市开发建设突出位置,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交通、教育、医疗、社保、城市功能服务等问题入手,持续为百姓幸福做“加法”,着力把新区的高质量发展红利持续不断转化为民生福祉,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教育乃民生之本,是兰州新区高质量发展绕不开的话题。十年来,兰州新区教育事业发展投入超过280亿元,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37所。2017年以来,面向全国引进教育人才超过1200人,教育成效全面开花、教育水平显著提升。学前教育科学保教水平明显提高,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自2015年新区组织高考,特别是2016年独立设立高考考区以来,高考报名人数和成绩屡创新高,规模增长了7倍。
如今,来到家门口的优质资源,不只是教育。目前,兰州新区已建成投运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1家、二级综合性公立医院1家,综合门诊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康复医疗中心、附属医院等基本建设配套,急救分站、村卫生室全部实现乡村一体化“七统一”管理,基层医疗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完善。
城市在变、道路在变、环境在变、生活在变。十年来,生活在兰州新区的人们感受到太多的变化:街角多了绿意盎然的“口袋公园”;家门口建起了好学校;“十五分钟医疗服务圈”,让群众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新区”;体育健身场所越来越多,文艺活动、体育赛事让人目不暇接;老人吃饭有“夕阳乐餐厅”、家门口就业有“振兴工厂”、孩子放学有“四点半课堂”、生活服务有便民服务站……一系列便民举措的推出,让生活在新区的居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
党建:
从夯基固本到科学引领
兰州新区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从政治上考量全局、引领发展,打造了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全域党建共同体”。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强化担当作为,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小切口”促成“大融合”,党旗在田间地头、社区网格、项目工地和抗疫一线高高飘扬,树起以实干论英雄的鲜明导向,持续推动城市、农村、国企、民企等各领域党建提质增效。新区的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真抓实干蔚然成风,内涵式发展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走深走实。
ob欧宝体育官方网站(中国)有限公司
开云体育app(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YABO官网入口(中国)有限公司
开云体育官方网站(中国)有限公司
世界杯(FIFA)买球app下载
世界杯在线买球(中国)有限公司
世界杯比赛下注手机版 -中国游戏门户网站